电影、电视圈专业新媒体平台,推荐最热门、最具口碑的电影电视综艺,专业角度解读中国电影电视行业。商务合作QQ:350785431

《战狼》是中国版的007?先看看“军人之魂”

影视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奶油小生”、“小鲜肉”怎样成为硬汉?答案:让他成为吴京。

从《策马啸西风》到《太极宗师》,无论是港片还是大陆片,即便留了两撇小胡子,但吴京那天生的娃娃脸一出现,广大观众还是无法把他和张涵予、孙红雷、甄子丹等熟男、硬汉、纯爷们儿画上等号。这种“直观印象”根深蒂固,直他成为”战狼“。

在一个倡导集体主义的国度,在一种推行公而忘私的文化氛围里,“战狼”的出现,不是太晚,而是太难了。或者说,因为太难,所以太晚。

曾几何时,普罗大众习惯于对伟人的歌功颂德,习惯于对英雄人物的脸谱化、平面化解读,习惯于“少数服从多数”、“人多力量大”,于是,太多的“战狼”甘愿缩起身子,夹起尾巴,让自己“泯然众狼”。

低调,后发制人,战略性忍耐,含蓄等,这些,是东方文化的外溢性、习惯性表达,也是被人诟病为“软骨症”、鸽派的基本因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样才能让“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第一部《战狼》到第二部《战狼》,有个问题始终盘旋脑海、挥之不去:这个“战狼”是中国版的007吗?现在看完了整个吴式的“狼图腾”,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也是,也不是。

首先,确实是。007有什么特点?不仅硬件帅,而且会耍帅。身体匀称矫健,神态刚毅果断且时不时夹杂一点儿小坏;爱好运动、美食,富有活力;既可深沉如闺中处子,又能浮浪似纨绔子弟,更可在关键时刻操枪弄炮、飞车肉搏、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除了没有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绅士派头外和漂亮的“x女郎”,可以说,007的主要特征,战狼都具备。

成功的艺术创作需要烘云托月。英雄人物的出现,往往也是和宏大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007的出现,不是偶然;战狼的火爆、超燃,也不是意外。质变都是由量变引发的。

冷战的阴云从出现至今,尚未完全消失,再加上大国博弈,恐怖主义的横行,经济寡头的任性,宗教的冲突,种族的偏见,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冲突等等,均成为007电影得以生存、经久不衰的天时之便。

《战狼2》的电影逻辑也是这样。其原型就是中国军舰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说实话,这场中国军方的海外行动,只是一次低烈度的军事行动,但吴京却拍摄成为一部向中国军人致敬的电影。

为什么这么说?除了当时确实涌现出一批“军爱民、民拥军”的典型外,还与包括美军在内的发达国家的武装力量令人失望的撤侨表现有着莫大的关系。

号称“世界警察”的美军,居然事后不得不承认,无法帮助自己的公民安全撤离,希望美国人“搭便车”、乘坐其他国家的交通工具离开——什么叫相形见绌?这就是。

单就这一点发掘,就足以反衬中国军人的“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了。把这点艺术化投放于市场、传播于公众,热血青春又怎能不激起一片雪白的赞叹呢?

当然,007是神秘莫测的间谍,又是国家、民族、意识形态乃至正义、勇敢、献身、大无畏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符号。战狼作为一个退役的特种兵、孤胆英雄,同样也是。

虽然在《战狼2》里,像吴刚他们饰演的中国老兵,会布置机关,会持枪保护大家,但撤侨的现实中,并没有这样的人——毕竟这是商业电影,不是纪录片。适当地夸大、删减、改变,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从“狼1”到“狼2”,吴京扮演的角色就像007一样,一次又一次地使用各种不可思议的工具、手段、资源,去完成在观众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其以无与伦比的感官刺激。

身为主角,不但要自带光环,还要具有两点:“打不死”和“孤儿状”。“打不死”好理解,“孤儿状”就是主角既没有后代,也没有家庭及来自异性情谊的感情生活。

但在第二部《战狼》里,导演兼主演的吴京一出场,就带了一个情感符号——脖子上挂了一枚子弹头。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伏笔——这枚弹头杀死了其女友。这是战狼与007的显著不同。

此外,吴京也说过:“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最后一定要服从集体主义!”主演是这么说的,电影也是这么演的。战狼多次濒临绝境,但之所以“打不死”,就是靠国家、实力作后盾,才得以解困。

可以说,战狼的“狼牙”,其实不是个人的“狼牙”,而是国家的“狼牙”。因此电影塑造的,也不是007式的硬汉,而是国家意志的强力体现。

电影也是产品。每种产品的定位不同,角色也就不同。007的导演力求人物更人性化,所以在竭力突出其英雄形象的同时,更多地、甚至不厌其烦地使用着“邦女郎”这一老套路,力求去迎合全世界男性观众的酒色财气、虚荣、暴力等“皮袍下的小”。

冷锋则不同,他可以像李云龙那样骂骂咧咧、匪气十足,但他不能被塑造成中国版的007,因为他所处的环境不同,成长的过程也不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国情也不许可我们的子弟兵成为一个像007那样的“香蕉人”。

在娱乐至上、雄性不足、文化多元的今天,“战狼”系列电影成功地让中国军人成为中国年轻人的喝彩对象,除了“赶巧”(八一建军节)、“捡漏”(挖掘了撤侨事件)外,的确与中国军队薪火相传的“军人之魂”有关。

毕竟,翻开任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或军史,扑面而来的,就是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他们一直是主角,崇军尚武,勇往直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如果说这也是一种文化建设,那么这种文化建设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

而《战狼》的火爆,恰巧在于,其策划、定位承上启下,均相当精准地卡准了当今阶段的国情民意。

金一南将军在《心胜》一书中,介绍了自己看到的俄罗斯人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无名烈士墓前活动的场景:“幼儿园的孩子在无名烈士墓前流泪,新婚的夫妇向无名烈士墓献花,这样的民族怎么可能堕落,怎么可能被黑暗吞没,怎么可能被其他民族征服!”

对此,我想说的是:不要以为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害怕流血牺牲;不要把我们一时的忍让宽容视作软弱可欺;一个居安思危、枕戈待旦、厉兵秣马的国家,是不会一直“缩着身子夹着尾巴”、让自己“泯然众狼”的。

战狼,绝不是中国版的007!


评论
热度(7)

© 影视口碑榜 | Powered by LOFTER